发热是身体常见的一种反应,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缓解不适,促进康复。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发热护理措施。
对发热患者进行准确的体温监测至关重要。一般每 4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高热时可每 1 - 2 小时测量一次。通过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能清晰了解患者的发热规律和程度。使用体温计前要确保其示数在 35℃以下,测量时需正确放置,口腔测量要将体温计放在舌下,腋下测量要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并夹紧。记录体温数据时,要详细准确,包括测量时间、体温数值等。这样医生可以根据体温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例如,如果体温持续升高且波动不明显,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若体温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则说明治疗和护理措施可能有效。
物理降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当体温在 38.5℃以下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常用的方法有温水擦浴,用 32 - 34℃的温水浸湿毛巾,拧至半干后,依次擦拭患者的颈部、上肢、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以使用冰袋降温,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冰敷同一部位,防止冻伤皮肤。还可以使用退热贴,其含有高分子水凝胶,能持续散热降温,使用方便且对皮肤刺激性小。物理降温可以帮助患者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降低体温,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发热会使患者身体水分散失增加,容易导致脱水。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应在 1500 - 2000 毫升以上。可以选择温开水、淡盐水、果汁等。补充水分不仅可以防止脱水,还能促进尿液排出,带走体内的热量和毒素。在饮食方面,要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合理的水分和营养补充能维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身体恢复。
为发热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其休息和康复。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2 - 24℃,湿度保持在 50% - 60%。可以使用空调和加湿器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至少通风 2 - 3 次,每次通风 30 分钟左右,但要避免患者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室内要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干扰,让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舒适的环境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例如,适宜的温湿度能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减少因环境不适带来的烦躁和不适,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发热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安慰。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他们的担忧和需求,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发热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情况,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通过播放轻松的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的恢复。例如,当患者心情愉悦、心态积极时,身体的应激能力会增强,对治疗的反应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