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的表现。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疼痛是骨质疏松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通常会感到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疼痛在翻身、起坐及长时间行走后会加剧,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也会明显加重,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睡眠。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破坏、骨膜下皮质骨破坏等,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当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
身高变矮和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椎体是人体的主要承重部位,骨质疏松会使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导致身高变矮。一般来说,每10年身高可缩短2 - 3厘米。严重的骨质疏松还会使脊柱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驼背程度越严重,身体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往往需要更加用力地收缩背部肌肉,这又会进一步加重背部疼痛。而且,身高变矮和驼背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还可能会对心肺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之一。由于骨密度降低、骨质量下降,骨骼的脆性增加,轻微的外力作用,如咳嗽、打喷嚏、弯腰、下楼梯等,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等。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严重的类型,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骨质疏松引起的胸廓畸形会导致呼吸功能下降。当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凸,胸廓畸形,胸腔容量缩小,会限制肺部的扩张,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长期的呼吸功能下降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此外,呼吸功能下降还会影响身体的氧供,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受损。
牙齿松动也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牙槽骨是支持牙齿的重要结构,骨质疏松会导致牙槽骨吸收,使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从而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牙齿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发音和面部美观。此外,牙齿松动和脱落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