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不同阶段,艾滋病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2 - 4周左右,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期症状。这些症状通常类似流感,比如发热,体温可能会达到38℃甚至更高,还会伴有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等情况。发热一般会持续数天到数周不等,体温波动不定。咽痛会影响患者的吞咽,导致进食不适。盗汗常常在夜间出现,会让患者感觉身体黏腻。皮疹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如颈部、胸部、背部等,形态多样,可能是红色的斑丘疹,伴有轻微的瘙痒感。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这使得艾滋病在早期更容易被忽视。
急性期过后,患者会进入无症状期。这个阶段持续时间较长,短则数月,长则可达数十年。在无症状期,患者外表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实际上,艾滋病病毒正在体内持续破坏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CD4 + T淋巴细胞会逐渐减少,身体的免疫功能也在慢慢下降。虽然患者可能感觉良好,能够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但他们仍然具有传染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系统受损程度会越来越严重,为后续疾病的发作埋下隐患。
当免疫系统受损到一定程度,患者就会进入艾滋病前期。此时,患者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持续性的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等。低热通常体温在37.5℃ - 38℃之间,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持续数月。慢性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可达3 - 5次,粪便不成形,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体重下降较为明显,在短时间内体重可能会下降10%以上。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活动,一般没有疼痛感。
进入艾滋病期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会出现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机会性感染可以涉及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孢子菌肺炎,表现为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化系统可能会感染念珠菌、隐孢子虫等,导致口腔炎、食管炎、肠炎等,出现吞咽困难、腹痛、腹泻等症状。肿瘤方面,常见的有卡波西肉瘤,可在皮肤、黏膜等部位出现紫红色或蓝紫色的斑疹、丘疹或结节。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癫痫、痴呆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儿童和孕妇感染艾滋病后,症状可能会有一些特殊之处。儿童感染艾滋病后,生长发育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可能出现迟缓。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且感染后的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孕妇感染艾滋病后,除了自身会出现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早产、流产等情况。此外,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哺乳时,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