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奶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要对挤奶的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毒,保证周围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细菌污染牛奶。同时,挤奶人员要洗净双手,穿戴好清洁的工作服和帽子。对于奶牛或其他产奶动物,要对其乳房进行清洁,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轻轻擦拭,去除污垢和细菌。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用双手轻轻揉搓乳房,促进血液循环,刺激乳腺分泌乳汁。按摩的时间一般为3 - 5分钟,力度要适中,避免伤害到动物的乳房组织。
手工挤奶是一种传统且常见的方法。操作人员要采用正确的姿势,一般是坐在凳子上,靠近奶牛乳房,保持舒适且稳定的状态。将拇指和食指形成环状,紧紧围绕乳头基部,防止乳汁回流。然后依次挤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将乳汁挤出。动作要均匀、有节奏,频率大约每分钟80 - 120次。每次挤奶时,要尽量将乳房内的乳汁挤净,防止乳汁残留引发乳腺炎等疾病。在挤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乳汁的颜色和质地,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止挤奶并进行检查。
机器挤奶具有高效、省力的优点。在使用挤奶机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将挤奶杯组正确安装在奶牛乳房上,注意密封良好,避免漏气影响挤奶效果。开启挤奶机后,要根据奶牛的个体情况调整挤奶的真空度和脉动频率。一般来说,真空度保持在40 - 50千帕,脉动频率为每分钟60 - 80次。在挤奶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奶牛的反应和挤奶机的运行情况,若出现异常声音或奶牛表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挤奶并排查问题。
合理的挤奶频率和时间对于保证产奶量和牛奶质量非常关键。不同的产奶动物和生长阶段,挤奶频率有所不同。例如,奶牛一般每天挤奶2 - 3次,高产奶牛可能需要增加挤奶次数。挤奶时间要相对固定,形成规律的生物钟,有利于刺激乳腺分泌乳汁。通常早上挤奶时间可以安排在6 - 8点,下午在16 - 18点。每次挤奶的间隔时间要均匀,避免过长或过短影响产奶量。同时,要根据动物的采食情况和产奶规律,灵活调整挤奶时间和频率。
挤奶完成后,要及时对挤出的牛奶进行处理。首先,将牛奶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凝块。然后迅速将牛奶冷却至4℃以下,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可以使用专门的牛奶冷却设备,如冷奶罐。对于挤奶设备,要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清洗时,先用温水冲洗,再用清洁剂进行彻底清洗,最后用消毒剂消毒。对于奶牛的乳房,要涂抹一些具有保护作用的药膏,防止乳头干裂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