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几类常见的职业病。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见于矿山开采、建筑施工、耐火材料、石英砂加工等行业。患者早期可能仅感到气短,尤其在活动后明显,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感到气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而且尘肺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主要以预防为主,如加强个人防护、改善工作环境等。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生产性毒物种类繁多,如铅、汞、苯、一氧化碳等。不同的毒物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的损害。例如,铅中毒可影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导致神经衰弱、贫血、腹痛等症状;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预防职业中毒需要加强通风排毒、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噪声聋是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所引起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见于纺织、矿山、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早期患者可能仅在噪声环境下出现听力下降,但离开噪声环境后听力可逐渐恢复。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听力损失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患者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言语交流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社交和工作。预防噪声聋的关键是控制噪声源、采取隔音降噪措施以及佩戴合适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如酸、碱、有机溶剂等)、物理因素(如摩擦、压力、紫外线等)和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等)。职业性皮肤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痤疮、皮肤溃疡等。患者会感到皮肤瘙痒、疼痛、红肿等不适,严重影响皮肤的外观和功能。预防职业性皮肤病需要加强个人防护、保持皮肤清洁以及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等。
职业性眼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化学物质、辐射、外伤等因素而引起的眼部疾病。常见的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化学性眼灼伤是由于眼部接触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损伤,可导致眼部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电光性眼炎主要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常见于电焊工等职业,患者会出现眼部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职业性白内障则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化学物质等有关,会逐渐影响患者的视力。预防职业性眼病需要佩戴防护眼镜、加强安全教育以及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