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而退热药能帮助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常见的退热药有多种类型,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常用的退热药。其中,布洛芬是较为知名的一种。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达到退热的效果。布洛芬的退热作用较强,持续时间约为6 - 8小时,适用于儿童和成人。对乙酰氨基酚也是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它的退热效果与布洛芬相似,但副作用相对较小,对胃肠道的刺激也较弱。一般在服用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开始起效,持续时间约4 - 6小时。这类药物在药店容易购买到,是家庭常备的退热药之一。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退热药。它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多种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及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不过,阿司匹林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等。尤其是儿童在病毒感染时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发瑞氏综合征,所以儿童使用阿司匹林需要谨慎。在临床上,阿司匹林更多地用于成人的退热和止痛。
安乃近曾经是广泛使用的退热药。它的退热效果显著,起效快。安乃近主要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出汗增加,散热增多而降低体温。然而,安乃近也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可能会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目前安乃近在很多国家已经被限制使用,但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仍有使用,不过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也有退热作用。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退热效果迅速,但不能作为常规的退热药使用。因为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如导致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一般只有在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才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退热。
不同类型的退热药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在选择退热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发热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