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在西医范畴中,它常与乳腺纤维瘤等疾病相关。从中医角度来看,乳核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血瘀滞,或因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瘀互结于乳房而形成。在女性的乳房内,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好,一般无明显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密切。这种病症在青年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20 - 25岁的女性群体。
乳核的主要症状就是乳房内出现肿块。这些肿块通常是单个出现,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多个同时存在。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黄豆粒般大小,大的可能如鸽蛋甚至更大。其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就像在触摸一颗圆润的珠子。用手推动时,肿块能够在乳房内自由移动,与周围组织没有粘连。一般情况下,患者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会有轻微的胀痛或压痛感,尤其是在情绪波动较大或者过度劳累时,这种不适可能会稍有加重。
乳核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内分泌失调,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当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就容易形成乳核。其次,情绪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乳核形成的风险。此外,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高脂肪、高糖、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等,也可能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促使乳核的发生。
对于乳核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首先是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月经周期、家族病史等信息。然后进行体格检查,通过触诊来感受乳房内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等特征。此外,还会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如乳腺超声检查,它可以清晰地显示乳房内的结构,判断肿块的性质是囊性还是实性。乳腺钼靶检查则对于发现一些微小的病变有重要作用。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能会进行乳腺穿刺活检,通过获取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乳核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肿块较小,症状不明显,可以采用中医治疗,通过服用一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中药来调节身体的气血和内分泌,使肿块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对于较大的肿块,或者经过一段时间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在预防方面,女性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