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空腹血糖达到7mmol/L时,首先要进行准确的复测。因为一次的血糖测量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比如前一天晚上进食了高糖食物、睡眠质量差、情绪波动大等。建议连续测量三天的空腹血糖,测量时间尽量固定在早晨起床后,在未进食、未进行剧烈运动的状态下进行。如果多次测量结果都维持在7mmol/L左右,那么就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了。
饮食对于血糖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食方面,应减少精细米面的摄入,增加全谷物、杂豆类食物的比例,如燕麦、糙米、红豆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能够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且含糖量低。蛋白质的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同时,要严格控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少吃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此外,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时间可以选择在饭后1小时左右,避免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补充糖分。
保持规律的作息对于血糖的稳定也非常重要。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同时,要注意减轻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良好的作息和心态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是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除了监测空腹血糖外,还应定期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使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并做好记录。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和运动调整,血糖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