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白色突起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在了解这些原因之前,我们需要对牙龈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认识。牙龈是覆盖在牙槽骨和牙齿颈部的口腔黏膜组织,它对牙齿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当牙龈出现白色突起时,往往意味着其生理状态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局部的刺激、感染,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
牙结石是导致牙龈白色突起的常见原因之一。牙结石是由食物残渣、细菌、唾液中的矿物质等成分逐渐沉积在牙齿表面形成的坚硬物质。它通常出现在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长期的刺激会导致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严重时会出现白色突起。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使得牙龈组织内的细胞发生变化,产生了异常的增生和角化。此外,牙结石还会为细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如果不及时清除牙结石,牙龈的炎症会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牙周炎,影响牙齿的健康。
口腔溃疡也可能表现为牙龈上的白色突起。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内分泌、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口腔溃疡发生在牙龈部位时,溃疡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色或灰白色的假膜,看起来就像白色突起。患者通常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口腔溃疡具有自限性,一般在1 - 2周内可以自行愈合。但如果溃疡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同时,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调整生活作息等措施有助于促进溃疡的愈合。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内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白色念珠菌,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口腔环境发生改变时,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导致感染。鹅口疮在牙龈上的表现为散在的白色斑点或斑块,微微隆起,形似白色突起。这些白色斑块不易擦去,如果强行擦去,会露出下方红色的创面。治疗鹅口疮通常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对于婴幼儿,还要注意奶瓶、奶嘴等用品的消毒。
牙龈瘤是一种发生在牙龈组织上的肿瘤样病变,虽然名为“瘤”,但它并不是真正的肿瘤。牙龈瘤的病因可能与局部刺激、内分泌因素等有关。牙龈瘤通常表现为牙龈上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颜色可以是粉红色、暗红色或白色,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牙龈瘤一般生长缓慢,但会逐渐增大,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排列和咀嚼功能。治疗牙龈瘤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但术后有一定的复发几率。因此,患者在术后要定期复查,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局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