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尿道镜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尿道感染、外伤、手术史等,以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泌尿系统的检查,如尿常规、超声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此外,患者需要在检查前清洁会阴部,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在检查前,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检查的目的、过程、可能的并发症等,并配合医生做好心理准备,避免过度紧张影响检查的进行。
尿道镜检查的麻醉方式有多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于大多数患者,局部麻醉是常用的方法。医生会将麻醉剂注入尿道,使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减轻检查时的疼痛。这种麻醉方式简单、安全,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对于一些精神紧张、耐受性差或需要进行复杂操作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可以让患者在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检查,但需要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并在检查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麻醉起效后,患者通常需要取截石位,即仰卧位,双腿放置于腿架上,最大限度地暴露会阴部。医生会在尿道镜的镜头上涂抹润滑剂,然后缓慢将尿道镜经尿道口插入尿道。在插入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尿道镜的观察窗仔细观察尿道黏膜的情况,包括是否有炎症、溃疡、肿物等病变。同时,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拍照、录像或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整个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检查结束后,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医生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在检查后的短时间内,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道疼痛、血尿等症状,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数天内自行缓解。患者需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道,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避免性生活和剧烈运动。如果出现发热、严重血尿、排尿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尿道镜检查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解读。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医生会告知患者,并给予相应的健康建议。如果发现有病变,医生会根据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等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例如,如果是尿道炎症,可能会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果是尿道肿物,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患者应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