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食用时也有诸多禁忌需要注意,否则可能影响身体健康。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吃蟹子的十大禁忌。
蟹子死后,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这是因为蟹子在活着的时候,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而死亡后,免疫系统失效,细菌便会大量滋生。这些细菌会分解蟹肉中的蛋白质,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组胺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物质,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难以破坏。人食用死蟹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为了自身健康,一定不要食用死蟹。在购买蟹子时,要挑选活力强、反应灵敏的活蟹。
蟹子生长在江河、湖海等水域,其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如肺吸虫囊蚴等。如果食用生蟹或醉蟹,这些细菌和寄生虫就会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肺吸虫一旦进入人体,会在肺部寄生,导致咳嗽、咯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肺部功能。而且,醉蟹虽然经过了酒精处理,但酒精并不能完全杀死所有的细菌和寄生虫。因此,吃蟹子一定要蒸熟煮透,一般建议蒸煮时间不少于20分钟,这样才能有效杀灭细菌和寄生虫,确保食用安全。
蟹子属于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过量食用蟹子,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胆固醇,加重肠胃负担和肝脏、肾脏的代谢负担。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同时,过多的胆固醇摄入还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次食用蟹子不宜超过3只,儿童则应更少。此外,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蟹子的食用量。
蟹子不宜与柿子、茶水等食物同食。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蟹肉富含蛋白质,鞣酸与蛋白质相遇后,会在胃肠道内形成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这种物质会导致肠胃不适,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茶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鞣酸,同样会与蟹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此外,蟹子也不宜与冷饮同食,冷饮会使肠胃温度降低,减弱肠胃的消化功能,与蟹子同食容易导致腹泻。所以,在食用蟹子前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孕妇、脾胃虚寒者、过敏体质者等特殊人群不宜吃蟹子。孕妇食用蟹子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蟹子性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会引起流产。脾胃虚寒的人肠胃功能较弱,蟹子的寒性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过敏体质者食用蟹子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这些特殊人群为了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最好不要食用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