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经,全称手太阳小肠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要了解小肠经的准确位置图,首先得明确其大致走向。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着手背尺侧上向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其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小肠经在手部的起始点是少泽穴,它位于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处。从少泽穴开始,小肠经沿着手背尺侧边缘向上走行。这一段位置相对比较容易寻找和定位。在手部,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小指外侧的指甲边缘来确定少泽穴的位置,然后顺着小指外侧的骨头边缘向上摸,能感觉到有一条经络的走向。这一段经络对于改善小指麻木、手部血液循环等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少泽穴是小肠经的井穴,中医认为刺激井穴可以调节脏腑的气血,对于缓解一些因小肠经气血不畅引起的病症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当出现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时,适当刺激少泽穴可能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小肠经在前臂部分是沿着尺骨的后缘上行的。从腕部开始,经过尺骨茎突,一直到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在这个过程中,小肠经经过了多个穴位,如阳谷穴、养老穴等。阳谷穴位于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养老穴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它位于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当我们屈肘时,以掌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就是养老穴。这一段小肠经的位置对于改善前臂的肌肉紧张、缓解手腕疼痛等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容易导致前臂肌肉疲劳和手腕疼痛,通过按摩或刺激这一段小肠经上的穴位,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和疲劳感。
小肠经继续向上走行,沿着上臂外侧后缘到达肩部。在上臂部分,小肠经经过了肩贞穴等穴位。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处。到达肩部后,小肠经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这一段小肠经的位置对于肩部的健康至关重要。现代人由于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和生活习惯,很容易出现肩周炎、肩部疼痛等问题。刺激这一段小肠经上的穴位,如肩贞穴等,可以改善肩部的气血循环,缓解肩部的肌肉紧张和疼痛。同时,对于一些颈椎病患者,刺激这一段小肠经也有助于减轻颈部的压力,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
小肠经在头面部有两个重要的分支。一个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另一个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这两个分支所涉及的穴位对于改善耳部、眼部和面部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听宫穴是治疗耳部疾病的常用穴位,对于耳鸣、耳聋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睛明穴是眼部的重要穴位,刺激睛明穴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改善视力等。当我们长时间用眼后,感觉眼睛干涩、疲劳时,适当按摩睛明穴和小肠经在头面部的其他穴位,能起到很好的舒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