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浴并非是让耳朵像身体一样泡在水里洗澡,它是一种特殊的耳部用药方式。在进行耳浴时,患者需将头部向一侧倾斜,使患耳外耳道口向上,然后将滴耳液缓慢滴入耳道,充满外耳道。保持这个姿势一段时间,让滴耳液与中耳、内耳充分接触,就如同耳朵在药液里“沐浴”一样,从而达到治疗耳部疾病的目的。这种方式能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相较于简单的滴药,能使药物更深入地作用于病灶部位。
耳浴主要适用于多种耳部疾病。比如外耳道炎,这是外耳道皮肤的炎症,炎症可能导致外耳道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通过耳浴,滴耳液可以直接作用于发炎的部位,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瘙痒。中耳炎也是常见的适用情况,中耳部位的炎症会引起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耳浴能让药物到达中耳,抑制细菌或病毒的生长,促进炎症的消退。此外,对于耳部耵聍栓塞,在软化耵聍时也可采用耳浴的方法,使滴耳液充分与耵聍接触,让耵聍更好地软化,便于后续取出。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洗净双手,以避免手上的细菌污染滴耳液和耳道。然后将滴耳液轻轻摇晃均匀,确保药液成分混合一致。接着,患者需采取正确的姿势,一般是侧卧或坐位,将头偏向健侧,使患耳向上。用手将耳廓轻轻向后上方牵拉(成人)或向后下方牵拉(儿童),以拉直外耳道。缓慢地将适量的滴耳液滴入耳道,通常每次滴 5 - 10 滴。滴完后,轻轻按压耳屏数次,促使药液更好地流入耳道深部。之后保持患耳向上的姿势 5 - 10 分钟,让药液充分发挥作用。最后,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擦去外耳道外多余的药液。
在进行耳浴时,有诸多注意事项。滴耳液的温度要适宜,过冷或过热的滴耳液都可能引起不适,甚至导致眩晕。可以将滴耳液放在手中捂一会儿,使其接近体温。如果耳部有外伤或穿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耳浴,避免药液通过穿孔进入内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另外,滴药时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壁,防止污染滴管和药液。耳浴过程中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加剧、头晕、耳鸣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耳浴,并及时就医。
耳浴后,通常会在一定时间内看到效果。比如耳部疼痛会逐渐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也会慢慢消退。对于耵聍栓塞,耵聍会逐渐软化,便于取出。但不同的疾病和个体差异,效果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耳浴后,患者要注意观察耳部的症状变化。如果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或者出现了新的症状,如发热、听力急剧下降等,应及时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进行耳浴,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止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