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大牙是否会换新牙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大牙的概念。通常所说的大牙,在口腔医学里主要指磨牙。人类的牙齿发育有两个阶段,即乳牙列阶段和恒牙列阶段。乳牙一般在婴儿出生后 6 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 2 岁半左右全部萌出,共有 20 颗。而恒牙则会在儿童 6 岁左右开始逐渐替换乳牙,一直到 12 岁左右基本完成替换,恒牙的数量一般为 28 - 32 颗。那么这些大牙在这两个阶段是如何更替的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大牙的换牙情况。
乳牙中的大牙也就是乳磨牙,一共有 8 颗,上下颌左右两侧各 2 颗。乳磨牙在儿童的咀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帮助孩子磨碎食物,促进消化。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乳磨牙会在一定时间被恒牙替换。一般来说,第一乳磨牙大约在 9 - 11 岁开始替换,第二乳磨牙在 10 - 12 岁开始替换。这是因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颌骨逐渐发育,为恒牙的萌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恒牙胚在颌骨内不断发育长大,会对乳磨牙的牙根产生压迫和吸收作用,使得乳磨牙的牙根逐渐变短,最终松动脱落,被相应的恒牙所替代。
恒牙大牙包括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和第三恒磨牙(智齿)。第一恒磨牙通常在孩子 6 岁左右萌出,它不替换任何乳牙,是在乳磨牙的后方直接萌出的,所以也被称为“六龄齿”。这颗牙齿对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和维持面部形态至关重要。第二恒磨牙一般在 12 岁左右萌出,同样也是在第一恒磨牙的后方萌出。而智齿的萌出时间则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在 18 - 25 岁之间萌出,也有的人可能终生都不会萌出。由于智齿萌出时颌骨的空间可能已经相对不足,所以智齿萌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阻生、错位等。
大牙的更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遗传因素,父母的牙齿发育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牙齿更替。如果父母换牙时间较早或较晚,孩子可能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其次是营养因素,充足的营养对于牙齿的正常发育和更换至关重要。钙、磷、维生素 D 等营养素的缺乏可能会导致牙齿发育迟缓,影响大牙的更换时间和质量。此外,口腔局部的疾病也会对大牙更换产生影响。例如,龋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恒牙胚的发育,导致恒牙萌出异常。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牙齿的更替。
在大牙换牙期,家长需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口腔护理。首先要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漱口,以预防龋齿的发生。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富含钙、磷等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同时适当吃一些粗粮和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颌骨的发育和牙齿的正常更替。当孩子的乳牙松动时,不要让孩子用手去摇晃,以免影响恒牙的萌出方向。如果发现孩子的牙齿出现异常情况,如恒牙已萌出而乳牙未脱落,或者牙齿排列不齐等,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口腔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