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遭遇应激情况时,身体会启动一系列生理反应来应对,其中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变化尤为关键。这些激素的增多是身体为了适应应激源,维持内环境稳定和保障机体正常功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面临突发的危险、重大的生活事件或者长期的压力时,体内的激素系统就会被激活,迅速调整激素的分泌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糖皮质激素是应激反应中血中明显增多的重要激素之一。以氢化可的松为例,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使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它可以升高血糖,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在应激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应对各种挑战,糖皮质激素通过促进糖异生和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它还能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在感染、创伤等应激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避免炎症扩散,但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糖皮质激素持续高水平分泌,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在应激反应中也会大量释放。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肾上腺素能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提高心输出量,为身体重要器官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同时,它还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肺通气量,保证氧气的摄入。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使外周血管收缩,升高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在急性应激如遭遇猛兽袭击时,儿茶酚胺的快速释放能让我们迅速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增强机体的反应能力。然而,长期的应激导致儿茶酚胺持续升高,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胰高血糖素在应激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糖水平的变化会刺激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升高血糖。它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葡萄糖的生成和释放,以满足应激状态下身体对能量的需求。与糖皮质激素协同作用,维持血糖的稳定。在饥饿、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有助于保证大脑等重要器官有足够的葡萄糖供应。但如果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且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血糖过度升高,增加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抗利尿激素(ADH)在应激反应中也会明显增多。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血容量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或疼痛等因素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和容量感受器,促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生成,从而维持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的稳定。在失血、脱水等应激情况下,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帮助身体保留水分,防止血容量进一步下降。然而,如果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可能会导致水潴留,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等问题。
生长激素在应激反应时也会出现分泌增多的情况。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得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和升高血糖的作用。在应激时,它可以促进机体对氨基酸的摄取和利用,增强蛋白质合成,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同时,它还能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提供额外的能量。不过,长期的应激导致生长激素分泌紊乱,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在成人中也可能导致代谢异常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