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止疼药有哪些

> 老年养生 来源:艾岸养生网 2025-08-06 12:32

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常面临的问题,合理使用止疼药能有效缓解痛苦,促进康复。常见的术后止疼药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止疼药作用机制和适用情况有所不同。在选择止疼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疼痛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术后止疼药。

术后止疼药有哪些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较为常用的术后止疼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止痛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炎、解热的功效。常见的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布洛芬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能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阿司匹林除了止痛,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溃疡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一般适用于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的患者,对于一些小手术,如体表肿物切除术等,使用这类药物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不过,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阿片类药物是强效的止疼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从而产生强大的止痛作用。常见的有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吗啡是阿片类药物的代表,止痛效果显著,可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尤其适用于术后重度疼痛。但吗啡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哌替啶的作用与吗啡相似,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其镇痛效力比吗啡强,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常用于麻醉辅助用药和术后镇痛。阿片类药物由于其成瘾性和较强的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解痉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在一些涉及胃肠道、胆道等部位的手术后可能会用到。常见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阿托品能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胃肠道绞痛,同时还能抑制腺体分泌、散瞳等。但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等不良反应。山莨菪碱的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这类药物适用于术后因胃肠道痉挛、胆道痉挛等引起的疼痛。在使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解痉止痛药,同时会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药在术后止疼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常用的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感觉丧失,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在手术后,可通过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方式使用局部麻醉药。例如,在一些浅表手术切口周围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减轻切口疼痛。局部麻醉药的优点是起效快、作用局限、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注射部位,避免药物误入血管引起中毒反应。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止痛的患者,还可以采用持续局部麻醉药输注的方法,以维持稳定的止痛效果。

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止疼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也可用于术后止痛。如加巴喷丁,它原本是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但近年来发现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在一些术后伴有神经损伤疼痛的患者中可使用。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类似,也能有效缓解神经痛。此外,一些中成止疼药如元胡止痛片等,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术后轻度疼痛,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止疼药或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止疼药,以达到最佳的止痛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