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会导致身体出现诸多不适,如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选择合适的补气血中成药是调养身体的有效方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补气血中成药。
八珍颗粒是经典的补气血中成药,由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炒白芍、川芎、熟地黄八味中药组成。其配方源自中医名方“八珍汤”,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从中医理论来讲,方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能健脾益气,为气血生化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则能养血和血。对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一般来说,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不过,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归脾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它主要由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等药物组成。心脾两虚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而归脾丸能够针对这一病机进行调理。一方面,它通过健脾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另一方面,它能养血安神,改善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适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服用方法通常是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十全大补丸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黄芪和肉桂两味药。黄芪能增强补气的作用,肉桂则能温阳散寒,鼓舞气血的生长。它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对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药物组成协同作用,使得补气养血的力量更强。服用时,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 - 3次。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而且,服用期间忌不易消化食物。
阿胶补血口服液主要由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等组成。阿胶是传统的补血良药,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熟地黄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党参、黄芪补气健脾;枸杞子滋补肝肾;白术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具有补益气血、滋阴润肺的功效。对于气血两虚所致的久病体弱、目昏、虚劳咳嗽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效果。一般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二个月为一疗程。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而且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乌鸡白凤丸是女性常用的补气血中成药,它以乌鸡(去毛爪肠)、鹿角胶、鳖甲(制)、牡蛎(煅)、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醋制)、天冬、甘草、熟地黄、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炒)、鹿角霜等为主要成分。乌鸡能滋阴补血、益肝肾;多种补气养血的药物协同作用,既能补气养血,又能调经止带。适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状。服用时,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