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而定期换药是维护PICC导管的重要环节,可有效预防感染等并发症。以下将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换药步骤。
在进行PICC置管换药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换药所需的物品,包括无菌换药包、碘伏、酒精、无菌手套、透明敷贴、免缝胶带、肝素盐水、注射器等。确保这些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然后,操作者要严格洗手,戴口罩、帽子,以减少细菌污染。接着,要选择一个清洁、宽敞、明亮的换药环境,最好在治疗室内进行。同时,要向患者解释换药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患者需取舒适体位,一般为平卧或半卧位,充分暴露置管部位。
去除旧敷贴时要格外小心。操作者需戴无菌手套,先从敷贴的边缘开始,沿着导管的方向慢慢揭开敷贴。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将导管带出或损伤皮肤。如果敷贴与皮肤粘贴较紧,可先用酒精棉球轻轻湿润敷贴边缘,使其更容易揭开。在揭除敷贴的过程中,要观察敷贴下皮肤的情况,如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皮疹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揭下的敷贴要妥善放置,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消毒穿刺部位是换药的关键步骤,能有效杀灭局部细菌,预防感染。先用酒精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应不小于15cm。消毒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确保酒精充分接触皮肤。消毒3遍,每遍之间要等待酒精充分干燥。然后,再用碘伏棉球按照同样的方法消毒3遍。碘伏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能进一步增强消毒效果。消毒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导管,防止消毒液进入导管内。消毒后,要等待碘伏自然干燥,避免用手触摸消毒部位。
待消毒部位干燥后,即可更换新敷贴。选择合适大小的透明敷贴,将其中心对准穿刺点,先将敷贴的一侧轻轻粘贴在皮肤上,然后慢慢向另一侧抚平,排出敷贴下的空气。注意敷贴要平整,无褶皱,确保导管固定良好。可以使用免缝胶带辅助固定导管,防止导管移位。在粘贴敷贴时,要避免敷贴覆盖到导管的接头处,以便于后续的操作。最后,在敷贴上注明换药日期、时间和操作者姓名。
封管操作能防止血液回流至导管内,避免导管堵塞。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肝素盐水,一般采用脉冲式封管方法。先将注射器与导管接头连接,缓慢推注肝素盐水,当推注至剩余0.5 - 1ml时,边推注边夹闭导管夹,以确保导管内充满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管接头。封管后,要妥善固定导管和注射器,防止其移位或脱落。同时,要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扭曲、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