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给药途径,尤其适用于口服困难、需要快速起效或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药物。它能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使药物更快地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在进行直肠给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要洗净双手,这是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可以使用肥皂和流动水仔细清洗,确保手心、手背、手指缝等部位都清洁到位,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接着,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辅助用品。如果是栓剂,要检查其外观是否完整,有无变形、融化等情况;若是液体药物,要确认其剂量准确,药物的温度适宜,一般接近体温为宜,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引起不适。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润滑剂,如凡士林、石蜡油等,这能减少药物进入直肠时的摩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同时,要选择一个合适、安静、舒适且私密的给药环境,让患者能够放松身心,更好地配合操作。
选择正确的患者体位能使药物更顺利地进入直肠并发挥作用。对于成人患者,通常可采用左侧卧位。患者需自然放松身体,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并稍向前放置,这样可以充分暴露肛门部位,便于操作。这种体位利用了人体肠道的生理结构特点,有利于药物在直肠内的保留和吸收。而对于儿童患者,可让其俯卧位趴在床上或大人的腿上,将臀部适当抬高。在摆放体位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让患者感到紧张或不适。同时,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安慰,让其了解操作过程,以取得更好的配合。如果患者存在特殊情况,如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体位,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栓剂为例,在插入药物时,先将栓剂的尖端蘸取适量的润滑剂,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然后,轻轻分开患者的臀部,充分暴露肛门。用手指缓慢地将栓剂沿着肛门的自然方向推入直肠,一般成人需将栓剂推入约 3 - 4 厘米,儿童则约 2 - 3 厘米。在推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稳定,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直肠黏膜。如果遇到阻力,不要强行推进,可以稍作停顿,让患者放松一下,或者调整一下角度再尝试。对于液体药物,可使用注射器或灌肠器。将药物抽吸到合适的容器中,排出空气,然后将导管缓慢插入肛门,深度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具体情况而定。插入后,缓慢推动注射器或挤压灌肠器,使药物均匀地注入直肠。注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药物插入后,患者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一段时间,以确保药物充分吸收。一般建议患者保持给药时的体位 15 - 30 分钟,避免立即起身活动。这是因为过早起身可能会导致药物流出,影响药效。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让患者放松身体,安静休息。如果患者在保持姿势过程中出现便意,要尽量忍耐,可以通过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同时,家属或护理人员可以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关心和支持。如果患者确实无法忍受便意而排出了药物,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重新给药,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给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轻微的腹部不适,可能是药物刺激引起的,一般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但如果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腹痛剧烈、腹泻频繁、便血等,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还要关注药物的疗效,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所改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也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做好记录,包括给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患者的反应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