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试验,即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是用于筛查结核感染的常用方法。在进行PPD试验前,有诸多准备事项需要注意。首先,受试者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过敏史、近期是否患过其他疾病等。因为某些特殊情况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或导致不良反应。比如,有严重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对PPD试剂过敏,从而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其次,试验前不要在注射部位涂抹任何药物、化妆品等,以免影响试剂的吸收和结果判断。同时,要保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摩擦等,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另外,试验前尽量避免饮酒、熬夜、剧烈运动等,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身体状态,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PPD试剂的准备是确保试验准确有效的关键环节。试剂通常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准备。首先,要严格检查试剂的有效期和质量,确保使用的是合格的PPD试剂。过期或质量有问题的试剂可能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在抽取试剂时,要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试剂被污染。抽取的剂量要准确,一般是0.1ml,这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确定的标准剂量,能保证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抽取试剂后,要轻轻摇晃注射器,使试剂均匀分布,但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有气泡,要将气泡排出,以免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准备好的试剂要及时使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试剂失效。
PPD试验的注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通常选择在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进行注射。这个部位皮肤较薄,神经分布相对较少,能减少注射时的疼痛感,同时也便于观察试验结果。注射前,要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5cm,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注射时,要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然后缓慢推注试剂,使局部形成一个直径约6 - 10mm的皮丘。皮丘的大小要适中,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判断。注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试剂注入皮下或肌肉层,否则会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注射完毕后,要迅速拔出针头,不要按压注射部位,以免试剂外溢。同时,要告知受试者不要搔抓、揉搓注射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PPD试验结果的观察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一般在注射后48 - 72小时观察结果。观察时,要测量硬结的直径,而不是红晕的直径。硬结是指皮肤下的硬块,是机体对结核菌素产生的免疫反应。测量时要用直尺,以毫米为单位进行准确测量。如果硬结直径小于5mm,通常判定为阴性结果,这可能表示受试者没有感染结核杆菌,但也可能是处于感染早期,机体还未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如果硬结直径在5 - 9mm之间,为弱阳性;10 - 19mm为阳性;大于等于20mm或局部有水疱、坏死等情况为强阳性。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受试者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不一定患有结核病。强阳性结果则高度提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如胸部X线、痰涂片等,以明确诊断。
在PPD试验后,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受试者严格遵守。首先,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在观察结果期间,不要搔抓、摩擦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结果的判断。如果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避免用手搔抓。如果出现严重的红肿、水疱、溃疡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试验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生活作息。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不要自行服用可能影响免疫反应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在观察结果期间出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也要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