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肤疾病领域,疖和痈是较为常见的两种病症,它们虽然在外观上可能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存在诸多区别。了解这些区别,对于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疖和痈的不同。
疖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所引发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当皮肤局部清洁不到位、受到擦伤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侵入毛囊,进而引发疖。例如,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出汗较多,皮肤容易滋生细菌,如果不及时清洁,就增加了患疖的风险。而痈则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也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它的发病往往与患者自身的全身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使得细菌更容易在多个毛囊部位繁殖,从而引发痈。此外,皮肤不洁、局部摩擦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痈。
疖初起时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浸润明显,以后炎症向周围扩展,形成质硬结节,伴有红、肿、热、痛。数天后,结节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后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随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疖一般比较局限,直径通常不超过 2cm,疼痛相对较轻,多发生于头、面、颈、背、臀部等部位。痈则表现为大片浸润性紫红斑,表面紧张发亮,界限不清,触痛明显。随后,在红斑上可出现多个脓头,呈蜂窝状,中央部位逐渐坏死、溶解、塌陷,像“火山口”一样,有大量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痈的范围较大,直径可达 6 - 10cm 或更大,疼痛剧烈,患者常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
对于疖的治疗,早期未化脓者可外用 20%鱼石脂软膏、3%碘酊等,也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同时,可辅以热敷、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以促进炎症消退。如果疖已经化脓,可在其顶部涂石炭酸,使其破溃排脓。一般情况下,疖不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而痈的治疗相对复杂,早期可采用 50%硫酸镁溶液或 75%酒精湿敷,也可外用抗生素药膏。由于痈容易引起全身症状,通常需要系统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对于病情较重、有波动感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引流要彻底,以促进伤口愈合。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疖一般预后良好,经过适当的治疗,通常在 1 - 2 周内即可痊愈,且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但如果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挤压后细菌可能会通过静脉回流进入颅内,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后果较为严重。痈的预后相对较差,由于其病变范围较大,炎症反应强烈,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要 2 - 3 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愈合。而且,痈愈合后可能会留下明显的疤痕。此外,如果痈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防疖的关键在于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物,避免皮肤受到损伤。在炎热的季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减少出汗,防止皮肤感染。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对于患有疖的患者,要避免挤压疖,以免引起感染扩散。预防痈则需要更加注重整体健康。首先,要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身体抵抗力。其次,要注意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受到摩擦和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此外,对于皮肤出现的轻微炎症,要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加重发展为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