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离断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及时且正确的处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在遇到肢体离断伤的情况时,现场急救是首要环节。当发现有人肢体离断,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伤者受到二次伤害。迅速评估伤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若伤者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要对伤口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可使用干净的毛巾、纱布等按压在伤口上,以减少出血。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使用止血带,但要注意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一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 1 - 2 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正确保存离断的肢体能为后续的再植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将离断的肢体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将塑料袋放入装有冰块或冰水混合物的容器中,使肢体处于低温环境,但要避免肢体直接与冰块接触,防止冻伤。若没有冰块,也可以用冰棍等代替。在保存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肢体的污染。如果肢体表面有泥土等污染物,不要用水冲洗,以免损伤组织细胞。迅速将保存好的离断肢体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再植手术。一般来说,常温下离断肢体缺血 6 - 8 小时后,再植手术的成功率会明显降低。
在转运伤者和离断肢体的过程中,要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伤者意识不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同时,要持续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对于使用止血带的伤者,要注意观察肢体的颜色和温度变化。在搬运伤者时,要动作轻柔,避免加重伤者的疼痛和损伤。尽量选择最快的交通工具送往有条件进行再植手术的医院。如果路途较远,要提前与医院联系,告知伤者的情况,让医院做好手术准备。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离断肢体的低温保存状态,确保肢体的活性。
伤者到达医院后,医生会对伤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首先会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清除伤口内的污染物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然后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评估伤者的全身状况,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合并伤。对于离断肢体,医生会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再植手术。如果适合,会尽快安排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离断的血管、神经、肌腱等进行吻合,恢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功能。术后,伤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医生会根据伤者的情况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
肢体离断再植手术后的康复与护理是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术后要密切观察再植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防止感染。在康复早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恢复情况的逐渐好转,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帮助伤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通过科学的康复与护理,大多数伤者的肢体功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