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血压监测中,不少人会遇到高压正常但低压高的情况。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正常血压范围是有一定标准的。高压即收缩压,低压即舒张压。当高压处于正常区间,而低压持续高于 90mmHg 时,就属于低压高的状况。低压高同样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可能增加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负担,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人体的生理状态在很多时候会影响血压。首先,心率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当心率加快时,心脏舒张期会相应缩短,在较短的时间内流向外周的血液减少,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液增多,就会导致舒张压升高。另外,外周血管阻力也是重要因素。如果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径变小,血液流动时遇到的阻力就会增大,舒张压也会随之升高。例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人体会分泌一些激素,使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导致低压升高。还有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会逐渐下降,血管的顺应性变差,也容易出现低压高的现象。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低压高的常见原因之一。饮食习惯方面,高盐饮食是一个重要因素。摄入过多的盐分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升高血压。长期大量饮酒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引起舒张压升高。缺乏运动同样不利于血压的稳定。长期不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血管壁会逐渐增厚,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低压就容易升高。另外,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失衡,也可能引发低压高。
某些疾病也会引起低压高。肾脏疾病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出现病变时,会影响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的功能,导致血压升高。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会使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导致舒张压升高。此外,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会使心脏舒张期血液反流,增加主动脉内的血容量,也可能导致低压升高。
对于低压高的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也非常重要,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血压仍然不能恢复正常,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且,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