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颅骨对于我们人体而言至关重要,它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保护着我们的大脑。那脑颅骨究竟有几块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正常成年人的脑颅骨一共有8块。这8块骨头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容纳和保护大脑的颅腔。它们的存在为大脑提供了稳定而安全的环境,避免大脑受到外界的直接冲击和损伤。
脑颅骨可以分为不成对的和成对的两类。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共4块;成对的脑颅骨有颞骨和顶骨,各有2块。不同类型的脑颅骨在颅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额骨位于颅的前上方,它不仅构成了颅腔的前壁,还参与了眼眶和鼻腔的构成。比如,当我们额头受到轻微碰撞时,额骨就起到了缓冲保护大脑的作用。筛骨位于两眶之间,呈“巾”字形,它结构复杂,参与构成鼻腔上部、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等。蝶骨形似蝴蝶,位于颅底中央,它与多个脑颅骨相连,对于维持颅底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枕骨位于颅的后下部,它有一个大孔叫枕骨大孔,是脑和脊髓相连的通道。
顶骨位于颅顶中部,左右各一块,它们相互连接,共同构成颅顶的大部分。顶骨质地坚硬,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保护大脑顶部。颞骨位于颅的两侧,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颞骨内有重要的听觉和平衡器官,比如中耳和内耳就位于颞骨内。当我们听到声音时,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入中耳和内耳,颞骨为这些听觉器官提供了稳定的结构支撑。
在婴幼儿时期,脑颅骨之间存在着一些间隙,称为囟门。比如前囟门和后囟门,这些囟门的存在有利于婴儿头部的变形,便于顺利通过产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脑颅骨会逐渐骨化,囟门也会慢慢闭合。一般来说,前囟门在1 - 1.5岁时闭合,后囟门在出生后2 - 3个月时闭合。脑颅骨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它与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