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疣是一种发生于手掌和足底的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HPV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当皮肤出现微小破损时,病毒就容易侵入并在局部增殖,导致皮肤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疣状损害。掌跖疣的发病率并不低,尤其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为常见。而且,由于手掌和足底经常受到摩擦和压迫,掌跖疣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掌跖疣初起时为细小发亮的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或更大,表面粗糙,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由于手掌和足底的角质层较厚,疣体往往会嵌入皮肤内,周围有稍高的角质环。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当疣体受压时,可能会出现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疣体可能会增多、增大,甚至融合成片。有的患者还可能在疣体表面看到小黑点,这是由于疣体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凝固形成的。掌跖疣的症状有时容易与鸡眼、胼胝等疾病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人乳头瘤病毒是引发掌跖疣的根本原因。这种病毒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的致病性和传染性有所差异。皮肤的微小破损是病毒入侵的重要途径,比如日常生活中不小心的划伤、摩擦等。此外,个人的免疫力也对是否发病起着关键作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更容易感染HPV病毒并患上掌跖疣。长期处于潮湿、温热的环境中,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例如,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等公共场所赤脚行走,都可能接触到病毒,从而引发感染。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史来诊断掌跖疣。一般通过观察疣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分布等特征,结合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等信息,做出初步判断。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还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皮肤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疣体的细微结构,有助于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组织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确定是否存在HPV感染的特征性改变。掌跖疣需要与鸡眼、胼胝等疾病相鉴别。鸡眼通常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表现为圆锥形角质栓,尖端嵌入皮内,行走或受压时疼痛明显。胼胝则是由于长期摩擦和压迫导致的皮肤角质层增厚,一般为片状,境界不清,没有明显的疣体。
掌跖疣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外用药物,如维A酸类药物、水杨酸、咪喹莫特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角质剥脱、抑制病毒复制等方式来去除疣体。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直接破坏疣体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疣体较大、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以免引起自身接种传染。预防掌跖疣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皮肤出现破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穿拖鞋、使用自己的毛巾等。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