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是预防和控制感染、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操作原则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严格遵循这些原则,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下面将详细介绍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可能引起扬尘的活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以保证环境的无菌状态。例如在手术室进行无菌手术操作时,术前会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减少不必要的走动,以维持手术环境的无菌条件。这样可以避免因环境中的细菌、尘埃等污染无菌物品,从而保证无菌操作的效果。
进行无菌操作的人员首先要着装整洁,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帽子应完全遮盖头发,口罩要遮住口鼻,防止头发和呼吸道的细菌污染操作区域。洗手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确保手部的清洁。在进行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应避免接触有菌物品,若不慎接触,必须重新洗手。例如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护士会先洗手、戴口罩和帽子,然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穿刺,以防止细菌感染患者。人员准备充分是保证无菌操作成功的基础。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且标明物品名称和有效期。无菌包应保持干燥,如受潮应重新灭菌。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不可用手直接接触。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容器内。例如在病房中,无菌棉球会放在无菌容器中,护士取用棉球时会使用无菌镊子,而不会用手直接拿取。同时,要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过期的无菌物品应及时更换,以保证其无菌状态。严格的无菌物品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无菌物品被污染,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区域应铺无菌巾,保持操作台面的无菌。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例如在进行导尿操作时,会在患者的会阴部铺无菌巾,操作者的手和导尿管等无菌物品要保持在无菌巾覆盖的区域内,避免接触到周围的非无菌物品。操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准确,避免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接触。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应立即更换。严格遵循操作过程原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的机会。
进行无菌操作时,应一人一物,避免交叉使用。如给不同患者进行操作时,要更换无菌物品和手套。用过的物品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防止细菌传播。例如在给多个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每个患者应使用单独的口腔护理包,使用后的棉球等物品要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容器中。同时,在操作前后要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防止交叉感染是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