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肠道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了解这些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肠梗阻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肠梗阻的主要症状。
腹痛是肠梗阻最常见且突出的症状之一。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由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患者会感到阵发性绞痛。这种绞痛通常较为剧烈,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辗转反侧、大汗淋漓等表现。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梗阻部位附近。随着病情进展,若梗阻未得到缓解,肠管缺血坏死,腹痛性质会发生改变,变为持续性剧痛。这是因为肠壁的血液循环受到严重影响,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此外,麻痹性肠梗阻的腹痛相对较轻,多为持续性胀痛,这是由于肠管失去正常蠕动能力,气体和液体在肠腔内积聚所致。
呕吐也是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其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胃液、胆汁等。这是因为梗阻位置较高,胃和十二指肠内的液体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只能通过呕吐排出。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呈粪样。这是由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发酵、腐败等过程,产生了类似粪便的物质。如果梗阻部位完全堵塞,呕吐会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频繁呕吐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脱水、酸碱失衡等并发症。
腹胀的程度与梗阻部位和时间有关。高位肠梗阻由于呕吐频繁,腹胀相对较轻。而低位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时,腹胀较为明显,可遍及全腹。这是因为肠腔内大量气体和液体无法排出,积聚在肠管内,导致肠管扩张。患者的腹部外观可明显膨隆,有时可见肠型和蠕动波。长期腹胀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此外,腹胀还可能导致肠道内压力升高,进一步加重肠壁的缺血和损伤。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会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这是因为肠道被堵塞,气体和粪便无法通过梗阻部位。但在梗阻初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由于梗阻以下肠腔内仍有残留的气体和粪便,可能会有少量排气排便。随着病情发展,排气排便会完全停止。然而,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但排便次数和量会明显减少。停止排气排便会导致肠道内的毒素和废物无法排出,进一步加重肠道的损伤和全身的中毒症状。
随着肠梗阻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由于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和大量液体丢失,患者会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同时,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此外,肠腔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吸收入血,会引起全身感染和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严重的肠梗阻还可能导致休克,患者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肠梗阻患者,及时治疗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