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被心率过缓的问题所困扰。那么,心率过缓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很多经常运动的人,比如马拉松运动员,他们的心脏功能强大,每次跳动泵出的血液量较多,不需要心脏频繁跳动就能满足身体需求,所以心率会比普通人慢。另外,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心肌收缩力减弱,也容易出现心率过缓的情况。像我认识的一位65岁的大爷,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体检时就发现心率比正常范围低一些,这就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
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心率。例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β - 受体阻滞剂,它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就会出现心率过缓的副作用。还有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胺碘酮等,也可能导致心率过缓。曾经有一位患者,因为心律失常服用胺碘酮,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心率明显减慢的症状。
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会直接损害心脏的传导系统,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从而导致心率过缓。比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受损,就可能影响心脏的传导功能。有一位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后就出现了心率过缓的情况,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维持正常心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常见的导致心率过缓的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心血管系统有重要影响,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身体的代谢速度减慢,心脏的兴奋性也会降低,从而引起心率过缓。有个患者得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没及时治疗,后来就出现了心率过缓、乏力等症状。
当患有脑出血、脑肿瘤等颅内疾病时,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率过缓。因为迷走神经兴奋会抑制心脏的活动,使心率减慢。比如有一位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就出现了心率明显减慢的情况,经过积极治疗颅内疾病,心率才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