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产科领域,不全流产是一个常见的术语。那么,不全流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不全流产指的是妊娠产物已经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妊娠8 - 12周。正常情况下,流产时如果胚胎及其附属物能完整排出,那就是完全流产;而不全流产时,宫腔内残留的组织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子宫出血持续不止,甚至可能引发大出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导致不全流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子宫收缩力异常,若子宫收缩不协调或收缩乏力,就难以将妊娠产物完全排出。还有胚胎本身的问题,如胚胎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等,可能使胚胎与子宫壁的连接不紧密,部分组织容易残留。另外,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像患有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疾病,也会增加不全流产的发生几率。
不全流产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出血量通常较多,且持续时间长。还可能伴有阵发性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能感觉到有组织物从阴道排出,但之后出血和腹痛仍不缓解。例如,李女士怀孕10周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还排出了一些肉样组织,可出血一直不停,腹痛也很明显,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不全流产。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来诊断不全流产。通过妇科检查,可以摸到子宫颈口有组织堵塞,子宫大小可能小于相应孕周。B超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能清晰地看到宫腔内是否有残留组织。结合患者的停经史、阴道出血情况等,综合判断是否为不全流产。
一旦确诊为不全流产,通常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清宫术,通过手术将宫腔内残留的组织清除干净,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术后还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促进子宫恢复的药物。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一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以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