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3 - 6岁这个阶段,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卫生意识薄弱,容易感染寄生虫。了解适合这个年龄段的驱虫药很有必要。
阿苯达唑片是常见的驱虫药,它能阻断寄生虫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糖原耗竭,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比如,邻居家3岁的宝宝,总喊肚子疼,晚上还磨牙。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有蛔虫,医生就开了阿苯达唑片。按照医嘱服用后,肚子疼的症状逐渐消失了。不过,2岁以下儿童禁用,3 - 6岁儿童要遵医嘱服用。
甲苯咪唑片可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使其无法生存。它能治疗蛲虫、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个5岁的小朋友,肛门周围老是痒痒,家长发现有白色小虫,带孩子看医生后确诊是蛲虫感染,服用甲苯咪唑片一段时间后,症状就好了。使用时要注意,少数孩子可能会有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磷酸哌嗪宝塔糖口感好,像糖果一样,很受孩子们欢迎。它能使虫体肌肉麻痹,不能附着在肠壁,随粪便排出体外。我认识一个4岁的孩子,平时不太注意洗手,感染了蛔虫。家长给他吃了磷酸哌嗪宝塔糖,孩子很乐意吃,之后排出了蛔虫,身体也恢复了正常。但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一定要严格按照剂量服用。
双羟萘酸噻嘧啶片通过抑制胆碱酯酶,使虫体痉挛性麻痹,安全排出体外,不致引起胆道梗阻或肠梗阻。如果孩子感染了蛔虫、钩虫、蛲虫等,都可以考虑使用。有个6岁的孩子,食欲不振,面色发黄,检查发现有寄生虫感染,服用双羟萘酸噻嘧啶片后,症状得到了改善。不过,急性肝炎、肾炎等患者禁用。
给3 - 6岁儿童使用驱虫药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确诊有寄生虫感染后再用药。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剂量,不能随意增减。服药期间,要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饮食要清淡,避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如果孩子在服药后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