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发烧还出汗的经历,那种感觉着实不好受。那么,发烧还出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析。
人体具有一套精密的体温调节系统。当身体因感染、炎症等原因发烧时,体温调定点上移,身体会通过肌肉颤抖等方式产热,使体温升高。而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身体又会启动散热机制,出汗就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之一。比如,小李因感冒发烧到38.5℃,一段时间后开始出汗,随后体温逐渐下降,这就是身体通过出汗散热来调节体温的表现。
很多人在发烧时会服用退烧药,常见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它们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下移,身体为了达到新的体温设定值,就会通过出汗来散热。小张发烧后吃了退烧药,没多久就开始大汗淋漓,体温也慢慢降了下来。不过要注意,服用退烧药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如果身体本身比较虚弱,在发烧时也容易出汗。比如一些患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者刚经历过重大手术的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较差,发烧时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出汗。王大爷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次发烧后就出了很多汗,这和他身体虚弱有很大关系。对于这类人群,在退烧后要注意调养身体,增强体质。
环境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发烧时是否出汗。如果发烧时所处的环境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身体散热困难,就可能会通过出汗来散热。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小明发烧了,房间里又没有开空调,他很快就开始出汗。此时可以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如开空调将室温保持在24 - 26℃,有助于身体散热。
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导致发烧时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会使身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在发烧时更容易出汗。赵女士患有甲亢,一次发烧时,出汗量明显比正常人多。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发烧出汗,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