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血,也就是便血,是一种较为常见但又让人担忧的症状。下面就来详细说说拉血可能的原因。
痔疮是导致拉血的常见肛肠疾病之一。比如,我有个朋友,经常久坐,饮食还特别爱吃辛辣食物。有一天他发现大便后纸上有鲜血,去医院检查后确诊是痔疮。这是因为排便时,干结的大便擦破痔核表面的黏膜,或者用力排便导致痔核内血管破裂,就会引起出血。肛裂也会造成拉血,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肛门剧烈疼痛,随后出现少量鲜血,这是由于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溃疡,排便刺激创面而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除了拉血,还会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炎症会使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时就会出血。曾经有位患者,长期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经过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也是常见的肠道炎症,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肠道肿瘤也是拉血不可忽视的原因。结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便血,血液通常与大便混合,颜色较暗。直肠癌患者则可能出现大便带血,有时还会伴有黏液。有一位老人,大便习惯改变,还经常便血,起初以为是痔疮,没有重视,后来病情加重,检查发现是直肠癌。所以,出现拉血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肿瘤的可能。
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拉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全身各个部位的出血,包括肠道出血。还有血友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凝血因子,轻微的肠道损伤就可能导致出血。此外,维生素K缺乏也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肠道出血。
误食尖锐的异物,如鸡骨头、鱼刺等,可能会划伤肠道黏膜,引起拉血。有个小孩不小心吞下了一个小玩具零件,之后出现便血,经过检查发现是肠道被异物划伤。另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拉血,比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