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足,也就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下肢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血管狭窄、堵塞,影响血液循环。同时,高血糖还会损害神经,使患者下肢感觉减退,容易受伤且不易察觉。当足部受到微小创伤,如摩擦、挤压、烫伤等,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受损,伤口难以愈合,进而引发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足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糖足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早期,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肢麻木、刺痛、发凉,像有蚂蚁在腿上爬行的感觉,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休息后可缓解,这被称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发展,足部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脱屑,颜色也会发生改变,如发紫、发黑。如果出现溃疡,溃疡部位会有渗液、异味,疼痛加剧。严重的坏疽阶段,足部会出现大片组织坏死,有恶臭气味,患者痛苦不堪。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糖足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高血糖是根本原因,长期的高血糖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病变也是重要因素,神经受损后,患者对疼痛、温度、压力等感觉减退,不能及时发现足部的损伤。此外,足部的微小创伤,如不合脚的鞋子摩擦、修剪指甲不当、烫伤等,都可能成为糖足的诱因。同时,患者的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也会增加糖足的发病风险。例如,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增加发病几率。
预防糖足至关重要。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按时服药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每天要检查足部,查看是否有伤口、水泡、红肿等异常情况,同时要保持足部清洁,用温水洗脚,避免使用过热的水烫伤皮肤。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也很关键,鞋子要宽松、舒适、透气,袜子要柔软、吸汗。此外,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例如,定期修剪指甲,但要注意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损伤皮肤。
一旦发现糖足,应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和抗感染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血管病变和坏疽患者,如血管搭桥术、截肢术等。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足部护理等,帮助患者促进伤口愈合,恢复足部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例如,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和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