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浮肿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不少人都曾经历过。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脚踝浮肿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导致脚踝浮肿。比如,一些职业需要长时间站立,像教师、售货员等,他们一天工作下来,常常会发现自己的脚踝肿了起来。还有孕妇,在孕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下肢血液回流,也容易出现脚踝浮肿的情况。一般来说,这种生理性浮肿在适当休息、抬高下肢后会逐渐缓解。
肾脏疾病是引起脚踝浮肿的常见原因之一。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如果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水分和盐分就会在体内潴留,导致脚踝等部位浮肿。例如,患有肾炎的患者,除了脚踝浮肿外,还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等症状。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脚踝浮肿,当心脏功能不全时,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静脉血回流受阻,就会出现下肢浮肿。
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脚踝浮肿。比如降压药中的钙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脚踝部位的血管扩张,引起液体渗出,从而出现浮肿。有一位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了某类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药后,发现自己的脚踝逐渐肿了起来,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了药物,浮肿的症状才得到缓解。
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脚踝浮肿。当身体缺乏蛋白质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就会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浮肿。一些长期节食减肥的人,由于摄入的蛋白质不足,就容易出现脚踝浮肿的情况。此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如肿瘤患者,也可能因为营养消耗过多而出现脚踝浮肿。
脚踝受到外伤,如扭伤、骨折等,也会导致浮肿。受伤后,局部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引起浮肿。比如,在运动过程中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很快就会发现脚踝肿起来,同时还会伴有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