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关注自己的心跳和脉搏,很多人会认为它们是完全一致的。但实际上,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心跳是指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心脏就像一个“泵”,每一次收缩将血液泵出,为身体各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而脉搏则是指动脉血管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搏动。简单来说,脉搏是心跳在动脉血管上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大多数健康人身上,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当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泵入动脉,动脉内压力升高,血管扩张,形成脉搏;心脏舒张时,动脉内压力降低,血管回缩。例如,我们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自己的心跳和脉搏,会发现每分钟的次数基本相同。一般成年人在安静时的心跳和脉搏次数大约在60 - 100次/分钟。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心跳和脉搏可能不一致。比如心房颤动,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房颤患者中,心脏的跳动变得不规律,有些心跳过于微弱,无法产生足够的力量使动脉血管形成明显的搏动,导致脉搏次数少于心跳次数,这种现象被称为脉搏短绌。曾经有一位患者,自我感觉心跳很快,但医生在测量时发现他的脉搏明显比心跳次数少,经过检查确诊为房颤。
除了疾病因素,一些其他情况也可能影响心跳和脉搏的一致性。剧烈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心脏会加快跳动,但此时外周血管可能因为扩张等原因,使得脉搏的传导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两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轻微差异。另外,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也可能引起心跳和脉搏的变化。
医生通常会通过听诊器听心跳,用手指触摸动脉来测脉搏。对比心跳和脉搏是否一致,对于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发现两者不一致,可能提示存在心律失常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所以,我们平时也可以留意自己的心跳和脉搏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