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即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由于其生长位置特殊,很多时候会给人们带来困扰。下面将详细阐述拔智齿的好处及危害。
智齿萌出过程中,由于空间不足,牙冠部分常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盲袋内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引发智齿冠周炎。炎症发作时,患者会感到牙龈肿胀、疼痛,严重时还会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进食。拔除智齿后,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智齿冠周炎的发病隐患,避免了反复发炎带来的痛苦。而且,频繁发作的智齿冠周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组织,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如颌面部间隙感染等。因此,拔除智齿对于预防此类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当智齿生长方向不正时,比如向前倾斜生长,会顶到前面的第二磨牙,导致第二磨牙的牙根吸收、龋坏。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磨牙的健康会受到严重威胁,可能会出现疼痛、松动等症状,甚至最终不得不拔除。而及时拔除智齿,就能避免对邻牙造成这种不可逆的损害。此外,智齿与邻牙之间容易形成食物嵌塞,难以清洁,时间长了会导致邻牙的牙周组织破坏,引发牙周炎。拔除智齿后,邻牙周围的口腔卫生状况会得到改善,有利于维护邻牙的健康。
部分人的智齿萌出后,会影响整个口腔的咬合关系。如果智齿过度生长,可能会与对颌牙形成异常的咬合接触,导致咬合紊乱。长期的咬合紊乱会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拔除智齿后,能够调整口腔的咬合平衡,减轻颞下颌关节的负担,缓解相关症状。而且,良好的咬合关系对于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拔除影响咬合的智齿有助于提高咀嚼效率,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拔智齿是一种有创手术,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疼痛和肿胀。一般在拔牙后的数小时内,疼痛会逐渐加剧,尤其是在术后的24 - 48小时内最为明显。肿胀通常也会在术后逐渐出现,可能会波及面部,影响美观。疼痛和肿胀的程度因人而异,与智齿的生长位置、拔除难度等因素有关。为了缓解疼痛和肿胀,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止痛药物和进行冷敷。但即使采取了这些措施,术后的不适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困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拔牙后创口会有出血现象,正常情况下,通过咬紧棉球等方法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止血。但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术后不注意护理,如过早漱口、刷牙等,可能会导致创口出血不止。此外,拔牙创口如果受到细菌感染,会引发干槽症等并发症。干槽症一般在拔牙后的2 - 3天出现,患者会感到拔牙部位剧烈疼痛,并向耳颞部放射。感染还可能导致创口愈合延迟,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因此,术后的护理对于预防出血和感染非常重要,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