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面穴位众多,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分布在脚面的不同位置,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关联。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机能,缓解各种不适症状。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脚面的一些重要穴位。
解溪穴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它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刺激解溪穴具有清胃化痰、镇惊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适当按摩解溪穴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问题,解溪穴也有很好的调理效果。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压在解溪穴上,逐渐用力深按,保持 2 - 3 秒后松开,然后再重复按压,每次按摩 10 - 15 分钟,每天可按摩 2 - 3 次。
冲阳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它属于足阳明胃经。冲阳穴主要有和胃化痰、通络宁神的作用。如果脾胃功能不佳,出现胃脘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刺激冲阳穴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对于口眼歪斜、牙痛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功效。由于冲阳穴处有动脉搏动,按摩时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损伤血管。可以用食指或中指轻轻点按冲阳穴,每次点按 3 - 5 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陷谷穴位于足背,当第 2、3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输穴。陷谷穴具有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的功效。当出现面目浮肿、水肿等水液代谢异常的情况时,刺激陷谷穴有助于调节水液代谢。对于肠鸣腹痛、足背肿痛等问题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按摩陷谷穴时,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按揉的力度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 10 - 15 分钟,每天按摩 1 - 2 次。长期坚持按摩陷谷穴,对身体的健康有诸多益处。
内庭穴在足背第 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穴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作用。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等胃火旺盛的症状,按摩内庭穴可以有效清泻胃火。对于牙齿疼痛、足背肿痛等问题也能起到缓解作用。按摩内庭穴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拿内庭穴,每次捏拿 3 - 5 分钟,然后再用拇指指腹按揉 5 - 10 分钟,每天按摩 2 - 3 次。通过刺激内庭穴,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的不适症状。
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它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丘墟穴具有疏肝利胆、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的功效。对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刺激丘墟穴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对于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缓解效果。按摩丘墟穴时,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压在穴位上,进行环形按揉,每次按揉 10 - 15 分钟,每天按摩 2 - 3 次。经常按摩丘墟穴,有助于维持肝胆的正常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