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潜在危害的健康问题。从医学角度来讲,它指的是人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状态。正常血压范围一般收缩压在90 - 139mmHg,舒张压在60 - 89mmHg。当收缩压持续高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时,就可被诊断为高血压。这种血压的异常升高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涉及到身体多个系统的复杂变化。
高血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高血压的几率会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遗传基因可能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如肾脏对钠的代谢、血管的弹性等。生活方式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关键因素。长期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升高。缺乏运动则会使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加重心脏负担,进而引发高血压。此外,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心理状态,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的症状,通常是搏动性的跳痛,多发生在太阳穴或后脑勺部位。头晕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沉、眩晕,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心悸则表现为心跳加快、心慌,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此外,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这是因为血压升高影响了眼底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鼻出血也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表现,血压过高时,鼻腔内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受到持续的高压冲击,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会使血管腔变窄,血流减少,增加了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高血压还会损害肾脏功能,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硬化,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对眼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高血压可引起眼底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此外,高血压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对于高血压的防治,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在饮食方面,应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也非常重要,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害。保持心理平衡,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也必不可少,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监测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