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由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结膜炎在症状、治疗和预防上有所差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感染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这种结膜炎通常起病较急,患者会出现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瘙痒等症状,同时伴有大量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早上起床时,患者的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粘住,难以睁开。治疗上,一般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如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在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防止交叉感染。
病毒性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患者的眼睛会出现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还可能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分泌物相对较少,多为水样或浆液性。治疗病毒性结膜炎通常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滴眼液。同时,患者要注意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由于病毒性结膜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引发角膜炎等并发症。
衣原体性结膜炎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其中沙眼是最常见的类型。沙眼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异物感、畏光、流泪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病变,严重时可导致睑内翻、倒睫等并发症,影响视力。治疗衣原体性结膜炎主要使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对于沙眼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以防传播。
真菌性结膜炎相对较少见,多由曲霉菌、镰刀菌等真菌感染引起。这种结膜炎通常发生在有植物性外伤史、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中。患者的眼部症状较为严重,会出现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分泌物为豆腐渣样。治疗真菌性结膜炎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滴眼液。由于真菌性结膜炎的治疗较为困难,疗程较长,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
寄生虫性结膜炎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如结膜吸吮线虫等。这种结膜炎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相对多见。患者会感觉眼部有异物感、瘙痒感,有时还能看到虫体在结膜囊内蠕动。治疗寄生虫性结膜炎主要是取出虫体,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为了预防寄生虫性结膜炎,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被寄生虫污染的水源和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