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对于正常人而言,心电图是反映心脏电生理活动正常的重要指标。一份正常的心电图包含多个波段和间期,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形态和意义。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P波形态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P波方向在Ⅰ、Ⅱ、aVF、V4 - 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应小于0.12秒,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P波形态和振幅的正常表现,反映了心房除极的电活动在正常范围内进行,提示心房的结构和功能处于正常状态。如果P波出现异常,如增宽、增高或形态改变,可能提示心房肥大、房内传导阻滞等疾病。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在正常成年人中,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12 - 0.20秒。PR间期的长短会随心率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年龄越小,PR间期也相对较短。PR间期的正常表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传导通路功能正常,电信号能够按照正常的速度和顺序从心房传导至心室。若PR间期延长,可能提示房室传导阻滞;若PR间期缩短,则可能存在预激综合征等情况。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正常QRS波群的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数在0.06 - 0.10秒之间。其形态在不同导联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有一定的规律。在胸导联,V1、V2导联多呈rS型,R/S<1;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S>1;V3、V4导联的R波和S波振幅大致相等。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也有相应的正常范围。QRS波群形态和时间的正常,反映了心室除极的电活动正常,提示心室的结构和功能正常。若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或振幅改变,可能提示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脏疾病。
ST段是指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它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在正常心电图中,ST段多为等电位线,可有轻度的偏移,但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上抬在肢体导联和V4 - V6导联不超过0.1mV,V1 - V3导联不超过0.3mV。ST段的正常表现提示心室在除极结束后,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ST段的异常改变,如抬高或压低,是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线索。例如,ST段弓背向上抬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而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则多见于心肌缺血。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正常T波的方向大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 - 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T波的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T波的形态一般圆钝,两支不对称,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正常形态和方向反映了心室复极的电活动正常。T波低平、倒置或高耸等异常改变,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例如,低钾血症时可出现T波低平、U波增高;冠心病患者可出现T波倒置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