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的出现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牙龈囊肿通常是指发生于牙龈组织的囊性病变,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这种囊肿多位于牙龈乳头处或游离龈内,表面覆盖着正常的牙龈黏膜,颜色与周围牙龈组织相近,有时也会因囊内液体的影响而略显淡蓝色。
牙龈囊肿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先天性因素方面,牙板上皮剩余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异常,残留的牙板上皮细胞增殖形成囊肿。后天性因素中,口腔卫生不良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不注意口腔清洁,牙菌斑、牙结石等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导致牙龈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形成囊肿。此外,牙齿的慢性根尖周炎也可能波及牙龈,炎症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逐渐形成囊肿。
牙龈囊肿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患者可能会感觉到牙龈部位有轻微的肿胀感。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一个柔软的、有弹性的肿物,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但如果囊肿发生感染,就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牙龈红肿加剧,甚至可能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囊肿可能会破裂,流出淡黄色或清亮的液体,之后肿胀会暂时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医生诊断牙龈囊肿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口腔检查时,医生会仔细观察牙龈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等,触摸肿物的质地、边界等情况。影像学检查方面,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囊肿与周围牙齿、牙槽骨的关系,判断囊肿的范围和性质。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CT检查,以更清晰地显示囊肿的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牙龈囊肿,可以先进行观察,定期复查。如果囊肿较大或出现症状,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会将囊肿完整切除,以防止复发。在手术前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口腔护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牙龈囊肿,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口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避免牙龈受到长期的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