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及时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
当发现有人中暑时,应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如室内开着空调的房间、树荫下等。避免继续让患者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将患者平躺在地上,解开其领口、袖口等束缚衣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是在户外,可使用遮阳伞等为患者遮挡阳光,创造相对凉爽的环境。这样做能让患者尽快脱离高温源,减少身体热量的继续吸收,有助于身体散热和恢复。
可以用湿毛巾或冰袋为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将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以保持降温效果。也可以用冰袋包裹在毛巾中,放置在上述部位。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用温水擦拭患者的全身,促进散热。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引起患者寒战,反而增加身体产热。在进行物理降温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体温和身体状况调整降温的方式和频率。
中暑患者往往会因大量出汗而导致身体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应让患者适量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呕吐。如果患者不能自主饮水,可以用小勺或吸管缓慢喂水。对于轻度中暑患者,通过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身体状况通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要告诉患者尽量休息,减少活动,以利于身体恢复。
如果中暑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服用一些解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这些药物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能有效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在给患者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进行,避免过量服用。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反应,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中暑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抽搐、高热不退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继续为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等急救措施,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将患者送往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