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嗓是许多用嗓人群在发声前的必要准备,然而它对嗓子的伤害却常被忽视。开嗓本身的目的是让声带、喉部肌肉等适应后续的发声活动,正常且科学的开嗓一般不会对嗓子造成伤害,反而有助于保护嗓子。但如果开嗓方法不当,就可能对嗓子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有些人在开嗓时喜欢大声喊叫或者长时间高音发声,这会使声带受到强烈的摩擦和冲击。声带就像琴弦,过度的震动会让它受损。大声喊叫时,声带闭合的力量过大,容易造成声带黏膜下出血,形成声带小结或者声带息肉。这些病变会导致声音嘶哑,严重影响发声质量。而且这种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持续恶化,给嗓子带来长期的伤害。另外,长时间高音发声会使喉部肌肉过度紧张,导致肌肉疲劳,久而久之会影响喉部肌肉的正常功能,使得发声变得困难。
开嗓过度也是常见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开嗓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越好,其实并非如此。过度开嗓会让嗓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像过度运动的身体会疲劳一样,嗓子也会疲劳。当嗓子疲劳时,声带的弹性会下降,发声时的闭合能力也会减弱,从而出现声音发飘、漏气等现象。长期过度开嗓还可能导致喉部的慢性炎症,如慢性喉炎。慢性喉炎会使喉部黏膜长期处于充血状态,患者会感到喉部干燥、疼痛、有异物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发声需求。
开嗓的环境也至关重要。在干燥、寒冷、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开嗓,会对嗓子造成额外的伤害。干燥的空气会使喉部黏膜水分流失,变得干燥脆弱,容易受到损伤。寒冷的空气会刺激喉部肌肉和血管,导致喉部肌肉痉挛,影响发声的灵活性。而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灰尘、有害气体等会刺激喉部黏膜,引发炎症。比如在雾霾天气中开嗓,雾霾中的颗粒物会附着在喉部黏膜上,引发咳嗽、喉部不适等症状,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嗓,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和喉部疾病的风险。
当身体状态不佳时开嗓,对嗓子的伤害也不容小觑。例如,在感冒、发烧、喉咙发炎等情况下,喉部本身就处于敏感和脆弱的状态。此时开嗓,会加重喉部的负担,使病情恶化。感冒时,病毒会侵犯喉部黏膜,导致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声带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开嗓,可能会导致声带损伤,延长恢复时间。而且身体疲劳、睡眠不足时,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喉部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开嗓时更容易受到伤害。
开嗓虽然是发声前的重要环节,但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要避免不当的开嗓方式、过度开嗓,选择合适的环境,在身体状态良好时进行开嗓,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嗓子的伤害,保护好我们的发声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