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胃管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在进行该操作前,有诸多注意事项需要了解。首先,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鼻腔状况等。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向其耐心解释插胃管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例如,告知患者在插管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恶心感,但只要按照要求配合吞咽动作,就能顺利完成插管。而对于昏迷患者,则要特别注意其气道保护,防止误吸。同时,要检查患者鼻腔有无畸形、炎症等情况,选择通畅的一侧鼻腔进行插管。此外,还要准备好合适的胃管,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选择管径适宜的胃管,并检查胃管的质量,确保其通畅、无破损。
在插管过程中,操作要轻柔、准确。首先,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戴无菌手套,对鼻腔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当胃管插入至咽喉部时,要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这有助于胃管顺利通过咽喉进入食管。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暂停插管,让患者深呼吸,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若患者为昏迷状态,可将其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插入。在插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要注意插入的深度,一般成人插入深度为45 - 55cm,可通过测量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来确定。
胃管插入后,必须确认其是否在胃内。常用的确认方法有三种。一是抽吸胃液法,用注射器连接胃管末端,轻轻抽吸,若能抽出胃液,说明胃管在胃内。但要注意,有时可能因胃内无胃液或胃管堵塞等原因抽不出胃液,此时不能仅凭这一点就判断胃管位置不正确。二是听气过水声法,向胃管内注入10 - 2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在患者上腹部听诊,若能听到气过水声,提示胃管在胃内。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受到肠道气体等因素的干扰。三是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碗中,观察有无气泡溢出。若有大量气泡连续溢出,可能胃管误入气管;若只有少量气泡间断溢出,可能是吞咽的空气所致,需进一步确认。在确认胃管位置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确保胃管位置正确,以避免因胃管位置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
胃管插入并确认位置正确后,要进行妥善固定。固定方法要牢固,防止胃管移位或脱出。一般可采用胶布固定法,将胶布剪成“Y”形,分别固定在鼻翼和面颊部。固定时要注意避免压迫患者的皮肤,防止皮肤损伤。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告知他们不要随意牵拉胃管,在患者翻身、活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胃管被拉扯。若患者有躁动不安的情况,可适当约束其双手,以防止自行拔管。此外,要定期检查胃管的固定情况,若胶布松动或胃管有移位,应及时重新固定。
在胃管留置期间,要做好护理工作。首先,要保持胃管的通畅,定时用注射器抽吸,防止胃管堵塞。若发现胃管堵塞,可尝试用温水冲洗,但要注意压力不宜过大,以免损伤胃黏膜。其次,要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胃液出现异常,如血性胃液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定期更换胃管,一般硅胶胃管可每月更换一次,橡胶胃管每周更换一次。在更换胃管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安全。此外,还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可每日用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口腔擦拭,以减少细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