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许多新手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手忙脚乱。其实,了解黄疸的相关知识并采取正确的措施,能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会在出生后2 - 3天出现,4 - 6天达到高峰,7 - 10天逐渐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
当发现宝宝有黄疸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其黄疸的表现。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疸。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等。如果宝宝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恐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另外,记录黄疸出现和消退的时间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医生判断黄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加强护理即可。首先,要保证宝宝充足的喂养,让宝宝多吃多排。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按需喂养能促进宝宝排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如果是配方奶喂养,要按照说明冲调合适的浓度。其次,要让宝宝适当晒太阳,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眼睛。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让宝宝暴露部分皮肤晒太阳,每次15 - 20分钟左右。此外,要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着凉,因为寒冷会影响宝宝的代谢,不利于黄疸的消退。
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疗法,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宝宝的皮肤,使胆红素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在光照治疗过程中,要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药物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医生可能会根据宝宝的情况使用肝酶诱导剂、益生菌等药物,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对于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无论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治疗后都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或抽血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来评估黄疸的消退情况。一般在黄疸治疗后的1 - 2周进行复查,如果黄疸已经消退,且宝宝的各项指标正常,就可以放心了。如果黄疸仍然存在或有加重的趋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宝宝的健康。
虽然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但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在孕期,孕妇要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果孕妇有肝炎病史或曾生过有黄疸的宝宝,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服药措施。宝宝出生后,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黄疸并进行处理。同时,要做好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这些都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减少黄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