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在中医里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等病症,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治疗消渴。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治疗消渴的穴位。
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此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功效。对于消渴患者而言,刺激足三里穴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与代谢,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脾胃功能良好,能更好地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避免因脾胃虚弱导致的血糖代谢紊乱。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5 - 10分钟,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 - 3厘米,每次艾灸10 - 15分钟,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长期坚持刺激足三里穴,对改善消渴症状有积极作用。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在治疗消渴方面,三阴交穴起着关键作用。肾主水液代谢,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这三条经络的气血运行,增强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对于消渴患者常见的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三阴交穴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肝的疏泄功能,可使体内气机通畅,避免气滞血瘀;调节脾的运化功能,能促进水谷精微的正常代谢;调节肾的功能,有助于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按摩三阴交穴时,可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双侧穴位,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 - 15分钟。也可采用针灸的方法,但针灸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胰俞穴是经外奇穴,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位与胰腺的位置相对应,直接作用于与消渴密切相关的脏腑。刺激胰俞穴可以调节胰腺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对血糖起到调节作用。胰俞穴就像是调节胰腺功能的一个“开关”,通过刺激它,能使胰腺更好地发挥其在血糖代谢中的作用。按摩胰俞穴时,患者可俯卧位,按摩者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每次按压10 - 15分钟,手法要轻柔而有渗透力。艾灸胰俞穴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次艾灸15 - 20分钟,能温通经络,增强穴位的调节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肾在消渴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肾阴亏虚是消渴常见的病因之一。太溪穴具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功效,刺激太溪穴可以补充肾阴,改善肾阴不足导致的消渴症状。肾阴充足,能滋养五脏六腑,使身体的阴阳平衡得以恢复。对于消渴患者出现的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等症状,刺激太溪穴能有效缓解。按摩太溪穴时,可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每次按压10 - 15分钟,以穴位有温热感为佳。也可以用温水泡脚时同时按摩太溪穴,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穴位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它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在治疗消渴方面,关元穴能调节人体的元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消渴患者往往正气不足,通过刺激关元穴可以补充正气,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关元穴还与生殖、泌尿系统密切相关,对于消渴患者可能出现的性功能障碍、尿频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按摩关元穴时,患者可仰卧位,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穴位,每次按摩10 - 15分钟。艾灸关元穴效果更佳,每次艾灸15 - 20分钟,能温壮元阳,提高身体的阳气水平,促进身体的康复。但需注意,艾灸时要避免烫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