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一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偏低。那么,低血压偏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比如一些身材瘦小的年轻女性,血压常常处于偏低水平,但她们平时并没有不适症状,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这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像慢性营养不良症,患者由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身体缺乏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血压下降。还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使机体代谢率降低,心血管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血压偏低。曾有一位患者,总是感到浑身没劲、怕冷,检查发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血压也明显低于正常。
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例如,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如果剂量过大,就会使血压降得过低。还有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也可能有引起低血压的副作用。有位高血压患者,自行增加了降压药的剂量,结果出现了头晕、眼前发黑的症状,测量血压发现明显偏低。
它又称为直立性低血压,是指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晕、视力模糊、乏力等。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调节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位老人早晨起床后突然站起来,马上就觉得头晕目眩,差点摔倒,这就是典型的体位性低血压表现。
遗传在低血压的发生中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多人存在低血压的情况,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低血压的概率可能会相对较高。有一个家庭,父母和几个子女的血压都普遍偏低,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发现遗传因素可能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了解低血压偏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如果发现自己血压偏低且伴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