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即足厥阴肝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之一,其上分布着众多具有独特功效的穴位。了解这些穴位,对于日常的保健和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肝经上的一些关键穴位。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它具有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崩漏、阴挺等病症。对于女性而言,若出现月经不调、崩漏等问题,适当刺激大敦穴,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刺激大敦穴的方法有很多,如艾灸,温和灸大敦穴10 - 15分钟,能有效激发穴位的气血运行;也可以用手指点按,每次点按3 - 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此穴位具有清肝泻火、凉血安神、熄风活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头面五官病症,以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疾病。如果平时容易生气、肝火旺盛,出现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刺激行间穴可以起到清泻肝火的作用。按摩行间穴时,可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适中,每次按揉5 - 1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此外,用艾灸的方法刺激行间穴,也能达到较好的保健效果。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它是肝经的原穴,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功效。太冲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长期坚持刺激太冲穴,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肝脏的功能。刺激太冲穴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用拇指指腹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按,每次推按10 - 15分钟,以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为佳。也可以用艾灸盒艾灸太冲穴,每次艾灸15 - 20分钟,能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该穴位具有清利湿热、通调下焦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等妇科疾病,以及遗精、阳痿、疝气等男科病症。曲泉穴对于调理肝肾阴虚、湿热下注等问题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曲泉穴时,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放在膝关节外侧,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按揉5 - 10分钟,每天可进行2 - 3次。艾灸曲泉穴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次艾灸10 - 15分钟,能增强穴位的功效。
期门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它是肝经的募穴,具有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功效。期门穴主要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等肝胆脾胃病症。对于经常感到胸胁胀满、情绪不畅的人来说,刺激期门穴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疏肝解郁的作用。按摩期门穴时,可将双手掌根放在期门穴上,适当用力按揉,每次按揉10 - 15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刺激期门穴,每次艾灸15 - 20分钟,能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身体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