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导致出血的情况,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不同情况下的止血方式。
这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各种伤口。当遇到伤口出血时,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纸巾等直接按压在伤口上,持续用力,一般小的伤口按压几分钟后出血就会停止。比如,孩子玩耍时不小心擦伤膝盖,有少量渗血,家长可以立即用干净的手帕按压在伤口处,几分钟后血就止住了。如果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在按压的同时要尽快就医。
指压止血法是通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例如,手部出血时,可以用拇指压迫手腕内侧的桡动脉;面部出血时,用食指或拇指压迫下颌角前约半寸处的面动脉。这种方法见效快,但只能暂时控制出血,需要尽快采取其他止血措施。曾经有一位男士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血流不止,他赶紧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压迫受伤手指根部的动脉,血暂时止住了,随后他前往医院进行了进一步处理。
对于伤口较深、出血较多的情况,在压迫止血后可以进行包扎。用消毒纱布或绷带等覆盖在伤口上,然后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既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导致止血效果不佳。比如,在野外活动时,有人腿部被树枝划伤,伤口较深,同伴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中的纱布进行了压迫止血,然后用绷带进行了包扎,为后续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当伤口较深、出血严重且无法用其他方法止血时,可以采用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填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包扎。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所以在使用后要尽快就医。有一个案例是,一名建筑工人在工作时被钉子扎伤脚底,伤口很深,出血不止,现场人员用干净的纱布填入伤口,然后进行了包扎,随后将其送往医院。
止血带止血法一般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法止血的情况。使用止血带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要放松一下,避免肢体缺血坏死。在使用止血带后要尽快送往医院。比如,在交通事故中,有人腿部严重受伤,大动脉出血,救援人员在现场使用了止血带进行止血,为伤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