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医药宝库中,每一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与价值。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八楞木。从古至今,八楞木以其卓越的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的功效,在众多传统方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八楞木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进一步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八楞木的基本信息、药用价值以及临床应用,希望为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视角。
八楞木。
八棱麻、青竹标、八面风、三棱草。
Herb of Japanese Saussurea.
为菊科植物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 (Thunb.) DC.的全草。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直立,粗肥,具疏生的腺点及细毛,纵棱显著,上部分枝展开。根生叶和下部叶有柄,长椭圆形,长20~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7~8对,顶端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两侧裂片狭长椭圆形,先端圆钝,两面具腺点和细毛;上部叶逐渐狭小,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无柄,或基部下延成翼柄以至茎部。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1.6厘米,成密集的伞房花丛;总苞管状或高杯形,长8~12毫米,宽6~8毫米;苞片多层,外层苞片较短小,先端圆钝,中层及内层苞片线形,顶端具膜质圆形的附片,背部及先端通常紫红色;管状花冠紫红色,长10~14毫米。瘦果长约4毫米;无毛;冠毛2层,外层较短,内层羽毛状。
分布于北京、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生于山坡草地、山谷草地或山脚路旁,海拔200~2800米。
5~8月间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干燥全草,茎类圆柱形,长70~100厘米,粗的直径可达9毫米,外表棕色,有棱线,叶痕突起。质坚而轻,髓部白色,中有一小孔。叶暗绿色或棕色,多已脱落,叶柄长。全体被毛茸。气弱,味苦。
性平,味苦、辛。归肝经。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内服:煎汤,9~18克;或浸酒。外用:煎水洗。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研究表明,八楞木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壳炎性肿胀及新鲜蛋清大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八楞木提取物还显示出一定的抗诱变作用。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β-檀香萜醇(β-santalol),含量为16.843%,还含二氢去木香内酯(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γ-和δ-毕澄茄烯(cadinene),芳樟醇(linalool),β-芹子烯(β-selinene),以及其他多种化合物。
孕妇忌服。血虚气弱者忌用。
①治风湿关节痛:青竹标三至五钱,煎水服。
②治跌打损伤:青竹标一两,泡酒服。
③治麻风:青竹标、炒米柴、毛桐各等量,煎水常洗。
④治风湿关节痛:八楞木9~15克,煎水服。
⑤治跌打损伤:八楞木30克,泡酒服。
⑥治麻风:青竹标、炒米柴、毛桐各等量,煎水常洗。
八楞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历史使用记录可追溯到很早以前。在中国的传统医学实践中,八楞木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推崇。根据现代研究,八楞木不仅具有传统的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的功效,而且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揭示了它潜在的药理活性。尽管如此,在使用任何中药之前,尤其是孕妇或体质虚弱的人群,应当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并注意个人的体质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八楞木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症状和个人体质来决定,不可盲目自行服用。